
台北市辦公市場雖在景氣與金融環境變動下出現降溫跡象,但長期剛性需求仍支撐成交熱度。今年前9月交易額達215億元,雖較去年同期減少約2成,仍延續3年「2百億俱樂部」紀錄,顯示市場的抗跌韌性。
根據信義全球資產公司統計,自2022年至2024年,上市櫃法人已在台北市投入708億元購置辦公與廠辦產品,其中自用需求占大宗。AI、半導體及相關供應鏈成為市場主角,三年累計投資高達238億元。崇越科技、台達電、祥碩科技等業者接連出手,從內湖洲子街整棟大樓到全球新創科技中心,科技業正以「企業總部化」思維鞏固地位。
信義全球資產總經理林三智指出,科技業的進場,反映出數位轉型與新興技術對空間的高度需求,「不論是AI運算能量的擴張,還是國際供應鏈的布局,科技公司都必須同步擴張辦公空間,以因應人才、研發與營運需求。」
傳產資金雄厚靈活資產配置
除了科技業,傳統產業也悄然成為另一股穩健買盤力量。3年來傳產業者在台北市的購置金額達168億元。金地遠實業以72億元買下新光中山大樓部分樓層,統一超商則豪擲43億元包下內科V PARK大樓。
林三智分析,傳產企業經營多年累積深厚資產底蘊,在通膨與金融市場不確定性升高的環境下,辦公產品既能滿足自用需求,也能兼顧資產配置,成為風險分散的重要工具。「辦公大樓的穩定租金收益與資產保值效果,對傳產業主而言是一個可以抗衡市場波動的選項。」
內科交易熱區千坪總部產品當紅
若從區域分布來看,內湖科技園區堪稱台北辦公市場的「火力展示場」,近3年累計交易額達290億元。除了產業聚落成熟與屋齡新穎的優勢外,辦公單價相較市中心更具競爭力,使其躍升為交易核心。
統計顯示,近3年內科園區成交產品中,千坪以上(含整棟)交易件數佔比接近一半,反映大型企業總部需求正快速成形。信義全球資產業務總監康錫晃進一步指出,全棟辦公產品具有高度稀缺性,除可依照企業需求量身規劃外,大樓冠名效益更能提升品牌形象,是企業「買大樓、做名片」的最佳範例。
市中心價高交易周期拉長
然而,市中心核心商圈依舊是另一個焦點。位於精華地段的商辦產品,不僅因為地標性與知名度吸引買方,還帶有未來都更與改建效益。但隨著新商辦單價突破百萬元水準,價格超出部分買方預期,導致交易洽談周期拉長,成為今年熱度降溫的主因。
林三智提醒,屋主若有出售計畫,應依市場實況靈活調整定價,「適度價格修正,不僅能縮短洽談時間,更有助於加快成交,在景氣不確定性升高的情況下,掌握時機尤其關鍵。」
展望:剛性需求續存資產配置策略分化
展望後市,台北辦公市場雖受到總體經濟與金融環境影響,但剛性需求仍將提供支撐。科技業持續擴張與傳產資金轉進,構成市場雙引擎;內科園區則因具價格競爭力與產業聚落效益,預期將持續扮演交易熱區角色。
對企業而言,購置辦公大樓不僅是空間需求,更是資產配置與品牌經營的策略選擇。在台北市辦公市場「價高、量穩」的格局下,如何在核心商圈與新興園區間做出最合適的布局,將成為企業未來3到5年的關鍵課題。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|